未来建筑科创中心项目现场 ■企业/供图
近日,首批市属企业搬迁城市副中心项目迎来新进展。
由北京建工集团施工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新总部主体结构封顶。这个被定名为“未来建筑科创中心”的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创新思维层出不穷。
未来建筑科创中心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集成了未来高质量建筑性能的九大科技要素,即建筑与城市连接端口、无废城市与无废建筑、韧性城市与建筑安全、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低碳及零碳、绿色生态可持续、健康人因、建筑业制造业协同创新供应链,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愿景。
北京建院未来科创公司副总经理郭少山用蓝色、绿色、银色“三色合一”来形容未来建筑科创中心。“该建筑的蓝色主要聚焦智慧管理,内部设置的500平方米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数字孪生赋能建筑运行效果;通过智慧控制让200平方米的立体停车库可以停下214辆车;通过年预计发电量为62.5万度电的光伏系统,实现了来自太阳能供给的20%能源消耗;年碳排放强度达到国标近零碳公共建筑标准,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990吨,减碳率达58.9%;集成式幕墙体系让原本需要分层独立安装的材料融为一体,若干年后只需要更换幕墙即可保证建筑功能的更新换代;通过对全过程建造数据的集成与管理,让建设环节高效、安全、透明,使建成运营的各项数据可以细化到每一个灯泡、开关,从而更好地辅助运营维护。”郭少山说。
北京建工总承包部项目经理孙博表示,刚刚完成主体结构的未来建筑科创中心建设已将诸多创新思维融入其中。其中“一模到底”使建筑从孕育阶段就具备了精细尺寸和准确造型,一套三维BIM模型实现了从基础、主体结构、机电管线,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施工环节,技术人员采用了名为“水泥毯”的新材料,以最简单的贴铺和喷水的方式提高强度,并替代5米以内坑洞的垫层,提高施工效率;类似双面胶的可粘贴式橡胶模板在一贴一撕之间,替代了人工繁琐的剔凿作业;50%以上的钢结构全部通过黑灯工厂的机器人加工完成,让工人安装更加轻松、便利。
孙博说:“我们梳理总结出了在建筑工程中适合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分析方案;对27米高的建筑钢立柱,技术团队创新了支护形式。立柱根部不再硬连接,而是为球铰支座这种可以滑动的软性连接设计了新型支护体系,保证了这些‘大个子’在与屋顶连接前,能安全地‘站住’。”
待建成后,该项目将在首层设置建筑科创展示、建筑文化讲堂、礼士书房、礼士工坊、深夜食堂等功能,形成开放的建筑科技文化公园,向社会传播推广建筑文化。通过在顶层结合温室花园会客厅和BIPV一体化屋顶,该项目打造了建筑科创天台,可以远眺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
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表示,未来建筑科创中心不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与人、城市融合共生的有机体。为此,新型模式通过赋能不同技术方案,凸显了在建设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特点。同时,集成化方案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经验,助力将项目打造成为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低成本控制的样板工程,并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标杆建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